【W&W/ORIENT-EXPRESS】
聽音樂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場旅行,一場零到零的旅行。
從樂曲開始的秒數跑到最後再重頭,零到零,感覺永遠新鮮,永遠不會與上次相同,旅行也永遠不會結束。
W&W這家公司很有意思,常常找很多現代樂手來重新詮釋古典樂章,我很喜歡的Uri Caine 也在這家公司出過不少專輯,更有意思的一點,是這家公司很喜歡將音樂當成一種聽覺的影像來處理,所以他們出過許多張與不同城市相關的專輯,他們稱這為一種「音樂電影」,使聽者用聽覺進入想像,而樂曲帶來的是充滿畫面性甚至是故事性的體驗,就彷彿看了一場電影,或是經歷了一次旅行一樣。這張專輯當然同樣具有這些特質。
東方特快車指的是從巴黎到君士坦丁堡的火車行程,這張專輯由一個概念貫穿:1905年6月從巴黎到君士坦丁堡的音月之旅,他試圖讓我們隨著想像力搭上這班古老的列車,來一趟音樂之旅。隨著火車一站一站經過不同的城市,將能代表各城市文化特色的音樂選取出來,樂曲中間融合穿插了火車飛奔的鳴笛與轟隆隆的鐵軌聲響,以及像是車上眾人的些許嘈雜與杯盤碰撞聲,使人閉上眼睛就可以藉由音樂帶動情緒的變化,也彷彿就看到了1905年東方特快車的真實情境。比方說在巴黎車站可以聽到「穆賽塔幻想曲」,素材來自波西米亞人,到維也納時又可聽到「藍色多瑙河」,這等等的安排與巧思,使得原本遙遠的古典樂章加上了幾許的環境背景,讓樂曲就像有故事串聯般那樣有趣,原本的古典樂曲,也因為是火車旅行的關係,在詮釋上不像一般正經八百的樂團演奏,反而帶了一些隨性與吟遊樂手的瀟灑。這樣一站一場景,一站一氛圍的轉換,音樂從法式到過了中亞出現的異國風情,我好像經歷了一場前所為有的音樂旅行,若覺得意猶未竟,重新按下replay鍵,永遠可以再來一次這美妙的旅行。
這張專輯帶來的樂趣除了純粹欣賞古典樂曲外,這種充滿故事性與影像性的安排,讓人的想像力飛躍到不同的時空,彷彿自己也就是坐在搖擺列車上的旅客,看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也彷彿能聞到陣陣火車的煤氣味與餐車上傳來的食物香,從聽覺而衍生一切感官想像,變成是整體的享受與身歷其境的參與。古典樂曲也不再是一板一眼的演奏,有時在樂曲中還可以聽到人們談笑的聲音,或是一些鐵軌間轟隆的雜音與鳴笛聲,音樂像是從遠處飄來,又像是火車上備有的樂手們為仕女紳士們演奏。整個專輯的概念將樂曲、旅行、想像、影像….等等融合得非常完整,刻意保留的一些留聲機炒豆聲質感,也充滿了回到過去的復古意味。
古典的樂章戲劇性與詩化的安排,使得想像力無限,旅行就此開始。
1905年六月,搭上一班從巴黎前往君士坦丁堡的東方特快車,蒸汽火車嗚嗚作響,月台上仕女撐著一把初夏的蕾絲陽傘,擁擠之間,時空地點都錯亂了。來不及慌張,急切踏上這場旅程,小提琴奏起三拍子的圓舞曲,沒有終局的旋轉再旋轉。人聲鼎沸,下一站到了,這是哪?有人探頭大叫:慕尼黑。
鋼琴從不間斷,鐵軌間轟隆隆的搖盪,顛起腳跳舞又成了比才歌劇中的女伶。
轉身越過煙霧,流著空洞的眼淚談愛情,放不放下都是枉然。撩起裙擺,你不懂的,但求心安快活而已。瞇著眼再也分不清這是那一個年代的星空,火車的輕微震盪間,夜卻如此寬廣而不變的凝止,覆蓋著寧靜。這得之不易的,孤單的寧靜。旅程還未到終點,睜開眼的那秒間,卻也不想釐清那是初陽或月色。搭上的真是那班1905年的列車嗎?還是早已錯過那時間?不急,不必急著睜開眼。你聽著異國的手風琴樂聲,一切又有甚麼好遲疑的?
這旅程本就沒有終點。
--
關於W&W的品牌故事,請參見蘇重的文章
原先代理W&W及ECM兩大我鍾愛品牌的玖玖文化,已因營運關係,於2005年四月停業,不勝欷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