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為人師表 (16)
- Nov 10 Wed 2010 20:48
問卷調查
- Dec 01 Mon 2008 20:40
風城生活 之三
冬天來了,新竹的風夏天時還稱得上可愛,秋天時有些浪漫,現在則和學校裡那群暴風期青少年差不多惹人煩惱。
維持著規律的生活,很快就彷彿過了好多年一樣,太規律了,規律上下班,規律的期待週末,規律的厭惡星期一,規律的質疑自己,規律的。會就這麼規律下去嗎?我暫時還不知道。如果最後我臣服於這樣的規律,或許也就是活該了。我問Alvin,他是甚麼時候決定要辭掉工程師的工作,決定時會很害怕嗎?他說,前幾年還好,最後一年簡直是痛苦得不得了,所以當決定要辭職不再回去後,反而一點害怕或猶豫的感覺都沒有了。
我還有猶豫,表示並沒有這麼痛苦,或許。
- Sep 27 Sat 2008 11:36
教師節,老師很忙
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
從來沒想過會跟自己有關的節日,我想我現在會在這裡,一定是上帝懲罰我小時候都不鳥老師。
而且說實話,既然沒放假,有沒有這個節日對我來講也無關痛癢。
- Jul 03 Thu 2008 16:23
得獎感言(?)
謝謝大家,我考上了。
我很幸運,第一年,第一間,就被我矇上了。
不用繼續要人命的全省跑透透行程。我的暑假開始了。
這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我就是一個真正的國中老師了。
- Jul 02 Wed 2008 15:29
請為我集氣+缺額更新
距離考試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可能因為五月時心情已經跌到谷底過一次
現在我的焦慮感已經破表
所以也就超越了焦慮
反而呈現暴風雨前的寧靜那樣的安詳感
- Jun 29 Sun 2008 23:57
To dear 221
- Jun 10 Tue 2008 17:08
台北縣,謝謝你
皮皮挫地等到今天
台北縣終於要開出缺額名單了...
下午在ptt看到有人先po出開缺科目,沒看到表演藝術
好了,心先涼一半
雖然五點才是正式公告時間
- Mar 24 Mon 2008 00:55
好一個五光十色
事情是這樣的...
自從我開始在某國中擔任表演藝術兼課老師,我就得開始批改我自作孽給學生寫的學習單。改這玩意兒,經常有一種吃了很大一斤的驚訝加昏倒....雖然我不是國文老師,但還是忍不住要訂正他們不可思議的錯別字、語句不順、亂用成語...
案例1:
- Mar 17 Mon 2008 16:52
中正教學筆記 2
上學期結束前,因為準備校內英語話劇比賽的陰影,導致班上同學有許多人打消了這學期參加全國高中英語話劇比賽的念頭,我記得我跟他們說:「重點不是參加比賽,重點是,你們想不想全班一起做一個你們會記得一輩子的作品。如果決定要做,就要全班合作,過程雖然一定是辛苦而且痛苦的,但我相信你們知道這背後的成就感會超越這些痛苦。不過,如果覺得不想承受這種痛苦,也沒關係,多出來的時間你們可以做很多別的事情,只要你們想清楚就好。所以,全班討論好,決定以後,告訴我。」
過年前,學生告訴我,他們還是決定要參賽,但決定重新弄劇本,改編了王爾德的童話「夜鶯與玫瑰」。我一看,覺得是個很有趣的選擇(他們一開始講王爾德時我以為他們應該會挑「快樂王子」),線上和主要改編者討論了幾次,要求他不要只是「忠實」地把故事變成台詞而已,而是要去思考,到底這個故事要表達什麼,而他們自己,以一個17歲少年/女的角度,又看到了什麼。幾天後劇本雛型出來,還引用了莎翁他老伯的幾段,結合得也不錯,於是又約出來喝咖啡陪他們討論舞台呈現的想法、設計、詮釋…
開學以後,其實只有短短幾週可以排練,我也只有每週四會去上課。這前幾堂課用了許多conventions幫助他們建立角色(比方:role-on-the-wall、hot-seating ),效果出奇地還不錯,學生尤其喜歡hot-seating,當女主角坐在場上被詢問時,看得出來她努力一邊腦子動得很快一邊又維持角色樣態回答問題,而台下問問題的人也學習怎麼問「有效的問題」,以幫助大家更深入探討角色。也帶了一些活動練習姿態、畫面構成...etc. 這幾次課堂後我會留半小時左右看排,前幾次果然慘不忍睹,直到上週日我再去幫他們排練時,情況稍稍好了一些,但道具什麼的卻也還在製作中…離報名截止日期卻只剩幾天,他們還得錄影、後製….而我對他們的角色、走位、詮釋,要求也還頗多,讓我不禁都開始想,我是不是對他們期望太高也太殘忍...
- Dec 27 Thu 2007 01:15
中正教學筆記 1
十二月開始帶中正高中英語資優班的戲劇課,原先說好是從下學期開始教,但因為他們先前的老師有事情無法繼續帶這學期的課程,變成我得很急迫的接下這份工作。其實也好一陣子沒有站在教學第一線,在英國的TIE也比較偏向是演出性質,坦白說一開始還蠻緊張的,而且又是有點趕鴨子上架的狀況,整個課程設計沒辦法做太全盤性的考量。
因為這個班級想要參加明年三月全國的高中英語話劇比賽,所以戲劇課被排進了正課裡。由於十二月底他們要先在全校的英語話劇比賽裡做示範演出,剛開始上課的這前幾週,主要的重心都放在幫他們排練與修整呈現。他們的劇本改編自Into The Woods,但我隱約知道這劇本多是由老師的意見組合而成,深感可惜的是比較看不到屬於他們自己的觀點。
說到這個就先岔題談一下關於評審他們全校的話劇比賽,我看到其中一班改編「范進中舉」來嘲諷升學主義覺得非常好。先不論這劇本也有可能是出自老師之手,但是構想上原創性較高,而且可以反應他們這個年齡層關注的主題,我覺得是比較好的。其他有的班級選擇演出莎翁「不可兒戲」等,該校英語評審老師都大為讚賞,認為學生能記得並說出那麼難的台詞很值得鼓勵。我倒是抱持不同意見,雖說英語話劇比賽目的可能還是以英文學習為主,但我個人認為,既然是青少年演出,而且主要是希望能藉由戲劇形式讓學生更勇於並樂於應用英文,若能在劇本或議題上,開放更多原創空間,並且呈現他們的觀點,比起演出一個他們無法把握的莎翁名劇,應該是較好的經驗。另外在舞台道具等等的運用上,我反而更讚賞那些可以用很簡潔道具卻表現出象徵效果的班級,有些班級(比如演莎翁的)整班去租借維多利亞時代服飾來表現,當然這是好的用心,可是我還是認為以非科班的青少年演出,我期望看到的是更多的原創創意,以及在有限的資源與能力下,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能力發展出什麼特別的作品。藝術性與創意的呈現,其實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達到最無限的可能,甚至是超越了繁瑣的形式能傳達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