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地點 - Avon Drama Hall ]
今天上了Jonothan的第一堂課,這個module是「Drama and Theatre Stud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好,看課程名稱,理論上我不應該擔心,畢竟戲劇系五年也不是白讀的,怎麼說我以前也算是理論課上的紅牌(嘖嘖,雖然現在有遺忘的趨勢)。不過中文跟英文還是有點差距,I think I still have to study hard, and try to do more reading of theory.
今天的課其實算蠻輕鬆的,先稍微簡單介紹了課程跟書單,就開始團體活動的部份。因為大家彼此間都不熟悉,所以自然是從「破冰」的劇場遊戲開始,大致來說,這些形式我都很熟悉,所以覺得蠻自在也蠻樂在其中的,而其他同學們也都玩得很投入盡興。我覺得Jonothan和Joe真的是很好的老師,Jonothan對於掌握課堂進度很有一套,活動跟活動間不會有空拍,讓參與者感覺很緊湊,但每個活動又都能進行到其應達到的效果,除此之外,他幽默的言詞,適度給予積極正面的鼓勵,也把整個課堂氣氛帶動的很好。我想我來這裡,要學習的不只是這些形式本身(坦白說,大部分的劇場遊戲和這些教育劇場常運用的模式,坊間書籍都能找到許多),而是也從這些老師身上,看到他們怎麼帶領一個團體,怎麼去實際運用這些形式。
同學們大多很友善熱情,大概是因為跟這個領域有關吧。好玩的是,學戲劇跟學戲劇教育的人種,其實反映出來的狀態還蠻不一樣的,哈哈,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說吧(倒是,昨天被人說我不像戲劇系的,殊不知,小妹我這幾年把尖刺收起來不少啦,所以現在只剩光明面對外了)。歐洲人果然都不吝於發言,不過台灣人也不賴喔,我覺得大家都很有自信的侃侃而談,我自己則是厚臉皮慣了,也不管英文破爛就講個不停啦哈哈。今天和一個part-time的學生聊天,她也是專業劇場導演,我已經跟她說,有機會想去Birmingham看她導的東西,很期待看看當地的劇場演出。
上完課後做了點筆記,也有一些心得。這些心得其實不是今天才有,在我過往的戲劇經驗,以及後來接觸戲劇教育,參加不同種類的workshop中,我慢慢領悟到了這些。趁今天感覺很強烈時趕快寫下來提醒自己,免得忘記:
1. we are children forever!遊戲是很重要的。無論在劇場或是在教育,或在我也曾小小接觸過的治療領域裡,「遊戲」都是很重要的角色。它讓人們可以自然的化解心房,放下武裝,也把一些「專業」或「嚴肅」的目的,包裝在這糖衣裡,達到卓越的效果。我發現,無論是幼稚園或研究生,其實對於遊戲的反應是大同小異的,每個人都回歸到五歲時最簡單快樂的狀態。記得去年底參加drama therapy的workshop,我們提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長者跟一位孩童,我深信這件事,而在遊戲裡,我們合理的釋放那位孩童出來跑跳,享受最單純的,追逐與小小競爭的快感。通常在青少年團體裡,遊戲一開始難以進行,往往是由於青少年想脫離孩童時期的狀態,而刻意的避免自己回歸到遊戲裡,但根據經驗,只要有方法的帶領,最終多數人還是會開始享受遊戲。而在成年人團體中,則多半是因為害羞或放不下身段,但相較於青少年,成年人反而更容易也更願意回到遊戲狀態裡,這或許是因為,成年人已不需藉由抵抗,來證明自己的「熟成狀態」。
2. competition。這也是從遊戲這件事延伸的思考。遊戲,其實是最原始的競爭狀態,每一種遊戲多多少少都帶有一點點競爭意識,即使是記名字的簡單遊戲吧,每個人也都不想成為記憶力最差的那個,這種根深蒂固的人性,其實有很正面的效應。以前上課設計教案時就曾討論過,設計的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種挑戰就源自於「想贏」的人性,控制好這正面的競爭意識,可以幫助課堂氣氛活絡,參與度增強。另外我偷偷觀察到,從遊戲裡可以見到人的本性,是完全藏不住的喔!因為人處在遊戲狀態中,並不會刻意去掩飾或展露自己什麼,在快速進行的這種遊戲裡,人因為感覺自在與安全,會很自然的用自己的本性去反應,所以就可以發現,有人競爭意識特別強,想當最後得勝的那一方;有人則是生性保守,喜歡固守安全;也有人單純享受參與的感覺,不在乎「輸贏」。我觀察現在身邊的人,並仔細回想認識的朋友以及我們過往一起參與劇場遊戲時的狀態,真的是屢試不爽喔!在遊戲中窺見該人本性,很值得帶領者在進行活動中,藉此觀察到不同參與者的個性,以老師來說,就可以藉此瞭解學生的另一真實面相。
3. we need to be listened to our story。在戲劇訓練中,第一步其實並非學習「扮演」,而是試圖認識自己的內在。所以在劇場的遊戲或活動中,其實有很多的部份是挖掘與表達自我。在教育或治療上的運用,就更是如此了,參與者其實都是期待被聆聽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自認是小人物,no one cares about our story。但是,在此刻,你有機會去分享你自己。所以,只是簡單的認識名字的破冰遊戲,但由於藉此你有機會去讓別人聽見你的故事,你的故事成為重要的,而人一旦被肯定其重要性,自然也會增加參與感。我也想起為何playback這個形式會如此好玩有魅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大概也就在於每位觀眾,都能獲得一個「被聆聽」的機會,自己的故事能被視為演出的中心,這種期望被視為「我是重要的」的潛意識,其實也是人性根深蒂固的需求。由此延伸想到,所有的藝術創作,多半也在傳達自己,並同時在此中傳達了他人的想望,使觀者心有慼慼。How do we respect this kind of need, and try to use the need in different ways, this is a good way to discuss and think about it. For artists, for leaders, and also for teachers.
拉拉雜雜的打了這些,其實還蠻亂的,目前並沒有想得很清楚完整,還只是一些感受吧。但都是值得好好再討論跟思考的topic。
倒是,今天拿到了一些reading,下週前要讀完。明天也打算去圖書館借書,還有之前一直要補看完的中文專業書籍。看來我忙碌的學生生活真的要開始了!
- Oct 04 Wed 2006 04:31
1003。the first class。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